中新網六盤水9月6日電 (記者 周音)全國首批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城市、國內首個建設綜合管廊的山地城市――貴州省六盤水市,近日率先建成地下綜合管廊并投入運營。建設過程中創多項第一,獲國家專利8項。
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項目總長度39.8公里,總投資額43.9億元。項目采用了“投資―建設―運營”一體化的PPP模式,中國建筑作為社會資本方參與,占股80%。

六盤水管廊公司總經理苗戰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修建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,挑戰無處不在,修建過程就是“與天斗、與地斗、與人和”的過程。
與天斗,六盤水市夏季多雨,給施工帶來影響,在雨中保持施工速度,成為施工方――中建二局從施工以來就因其施工挑戰備受外界關注。
與地斗,六盤水典型的喀斯特地貌,境內地貌組合多樣,是中建二局在建設中遇到的最大挑戰。地質裂隙、暗河等較多,施工處理不當會出現地層易塌陷、廊體不均勻沉降、管廊漏水等災害,給地基處理和基坑開挖帶來了極大的難度。為此,中建二局在施工時提前分段,因地制宜進行施工,保障高速建設。建設過程中獲得8項國家專利。還在全國十個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中,第一個完成了PPP公開招標,并完成PPP模式全部流程;建設進度第一、建設效率第一;第一個采用預埋哈芬槽的地下綜合管廊項目,第一個完成編制喀斯特地貌管廊定額。

與人和,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共39.8公里,其中老城區管廊長度為24.61公里,占了總長度的一半以上。老城區的施工面臨著種種難題,老城區不能實行爆破只能依靠機器和人工細鑿,交通要保暢、晚上不能擾民、施工進度不能耽誤。為此,中建二局在前期就預備了15種方案,保障了施工進度。
在建設過程中,工人們還根據現場地形創新采用管廊橋形式,經反復驗算確定修建全球罕見管廊橋,現澆三艙式箱型梁管廊專用橋主體結構施工完成,標志著全球首例喀斯特地貌“管廊橋”建成。

截至2018年8月份,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共有20.24公里管廊投入運營,占建設總里程的50.85%,涵蓋電力、熱力、通信、給水、污水等多種管線,其余19.56公里管廊按入廊規劃計劃于2019年年中全部投入運營。(完)